{SiteName}
首页
艾草食品
艾草栽培
艾草包装
艾草功效
艾草含义
艾草种类
艾草价格
艾草挑选

健康科普医院内镜中心有肠息肉

北京中科白癫分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478467462773716&wfr=spider&for=pc

提起息肉,想问问大家对它有多少认识?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应该就是身体里面多出的一块“肉疙瘩”,在身体里不痛不痒的,不体检根本发现不了。那这“肉疙瘩”长得悄无声息的,对身体会不会有影响?需不需要切掉?

大部分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研究发现,90%以上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经历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的过程。

来看看这三张图,感受一下原本一颗良性的肠息肉是如何发展成结肠癌的。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分担心,虽然肠息肉是有可能会癌变,但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而且从良性息肉到癌变一般来说有5-10年的时间。这就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提供了极有利的机会,如果能够在息肉早期阶段就斩草除根,就能有效防止结直肠癌的发生。

国外曾有过一项研究,对比切除肠息肉和未切除肠息肉的两类人群,结果发现切除肠息肉的人群患大肠癌的几率降低了4倍左右。肠息肉是较为普遍的情况,大约有30%的中老年人都会存在肠息肉。一般来说,直径较大的息肉存在癌变的可能性越大,具体要根据医生的检查结果而定。

发现肠息肉多半医生会喊你割了

虽说肠息肉不是%会癌变,但基本上只要发现肠息肉,医生一般都会建议你割了,原因有三点:

1.在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后,光靠肉眼看,是无法明确这些息肉是非肿瘤性还是肿瘤性的,会不会有癌变的风险?需要切下来进行病理活检才能最终确认。

2.一般来说,小于0.5cm的增生性息肉可以随访观察。虽然增生性息肉虽然是属于非肿瘤性息肉,但它也并不是完全安全的,既然都发现了它的存在,那就看是选择立马割了,还是等它长大些再择期割了而已。

3.对于容易癌变的肿瘤性肠息肉,虽然有研究发现,从息肉出现到癌变要5~10年甚至更长,但不要搞忘了,早期这个息肉长在身体里是没有明显感觉的,一般情况下等检查出来有息肉的时候,都不清楚它到底呆在体内多长时间了,不割掉你睡得着?

关于肠息肉的4大误区:

虽然很多患者在发现自己身体里长了个息肉时都还是会及时割了,但有那么些人在医生建议切除的情况下,还半信半疑,抱着侥幸心理,对肠息肉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误区一:吃药可以消除肠息肉。

长了肠息肉,可不是跟我们长个痘痘一样,今天冒出来,过两天就能蔫了,到目前为止,没有哪种药物可以让已经长出来的肠息肉消除,唯一的办法就是及时在内镜下切除。

误区二:切了肠息肉就万事大吉了。

很多人以为,切除了肠息肉后就万事大吉了,也不用再定期复查肠镜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对于有肠息肉的人来说,切除了之后还有复发的可能,即便是切除的地方不再生长,其它地方也有再长息肉的风险,所以,想要保住息肉复发了能及时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听医生的话,定期复查肠镜。

误区三:基因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查息肉。

不管是多么高大上的基因检测,医院都有的肿瘤标志物筛查,甚至是做一次高达几千上万块的PET-CT,都没有办法检测出你的肠子里面有没有长息肉。目前筛查肠息肉的“金标准”就是肠镜。

误区四:肠镜和切息肉伤身体,尽量少做。

不管是胃镜还是肠镜已经开展很多年了,技术非常成熟而且相对安全,尤其是无痛胃肠镜检查,轻松睡一觉,检查就已经完成了。即使是切除息肉也只是镜下微创手术,术后恢复也是很快的。

做好大肠癌的三级预防

通过筛查、普查,对高危人群做肠镜检查可以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结直肠腺瘤或癌前病变,这是肠癌三级预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大肠癌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旨在改变生活方式。

二级预防重在筛查、普查、早期诊断及癌前病变的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即临床治疗),注重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三级预防措施的合理运用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5年生存率。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生存率的提高,35%归因于一级预防,53%归因于筛查,12%归因于治疗的改善。因此我们应积极鼓励高危人群参加筛查普查,使之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肠癌及息肉最有效的方法,以下高危人群需要结肠镜筛查:

01

大肠癌高发区年龄超过40岁者。

02

有肠道症状的人群。如反复黑便、排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潜血阳性而上消化道检查未能发现病变者,还有排便异常如慢性腹泻或长期进行性便秘的人群。

03

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或腺瘤病史的成员。

04

炎症性肠病(克罗恩和溃疡性结肠炎)等药物治疗后的随访。

05

大肠癌或息肉手术后或内镜治疗后随访复查。

06

有盆腔放射性治疗和胆囊切除史者。

07

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酷爱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者等。

来源:内镜中心黄谦

编辑:韩非

审核:张朝清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sengstone.com/aczp/aczp/15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