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艾草食品
艾草栽培
艾草包装
艾草功效
艾草含义
艾草种类
艾草价格
艾草挑选

麦口,永远不能磨灭的记忆

一过小满,蚕老麦黄,榴花正红,农家小院里飘着粽香,大公鸡悠闲地在院里踱来踱去,产完蛋的老母鸡,带着产卵后的骄傲,咯哒咯哒地叫着。房前树上的杏子被馋嘴的鸟,你啄一口,我啄一口,黄黄的杏子满地乱滚。无边无际的热烈的阳光把村里村外映照得白晃晃的耀眼,“蚕老一时,麦老一晌。”小麦经不住南风地摇晃,三摇两摇的,由青变黄,由黄变枯。又一个“麦口”即将来临。

说到麦口,但凡从农村生活过来的人,都有着深切相同的感受。当年麦口的苦和累,说来话长,这一代人难以想象的到的。

拔不掉的根

老李头已进古稀之年,岁月染白了他的双鬓,但身板硬朗,精神不输当年。前几年儿子在南方做生意,深谙生意之道的小俩口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腰包鼓了,在老家县城里买了房。为了照顾孙子孙女在城里读书,老李夫妇也来了城里当了陪读。刚进城那阵,这老夫妻俩着实感到别扭,这一天几上几下地爬楼,累了不说,心中总是惦记着乡下那几亩地。晚饭后,华灯初上,老夫老妻一前一后,最多的是去丈量一下马路牙子,他们觉得始终难以融入这座城市,偶尔也会到广场一角,听听老戏骨,嚎两嗓子拉魂腔。而更多的是天天机械性地,送孙子上学,买菜,做饭,看着她们做作业……日子过得看似悠闲,然而他们心中却感到空虚孤独。上小学时背诵课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这下真的变成现实,反而接受不了。前几年,三天两头往乡下跑,把熟悉的老院扫了一遍又一遍,小园里被收拾得寸草不生,责任田里转一转,尔后才放心踏实地回到城里。

儿子媳妇劝老李,老家的地转包给别人算了。老李听了,头摇得像货郎鼓。照他的话来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过几年,我和您娘还要回去。”眼下小麦又要收割,儿子要开车回来帮忙,老李电话这头,一百个不同意“你小子安心在外边做生意,收麦子别担心,我回去一趟,什么都解决了。”老李这话是真的,如今麦口再也没有当年的紧张,收割机进了地,大车小车横在地头,粮贩的汽车也停在地头,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不用几个时辰,一块块齐刷刷的麦茬地出现在眼前,老李把大把钞票装进衣兜里,脸上纵横交错的皱纹也舒展开了。

女人的五月

王二改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睁开眼给闺女儿子做饭,打发她们俩上学校,然后再去看看秧苗地。收割机进村了,村里人都在询问着收割的价格,当然也要实地翻翻麦糠,看看地里遗下多少粮食。

如今,守望乡村的几乎都是女人和老人孩子。身体壮实者,也就是那几个管村里事的村干部。二改属于想走走不了,不安心没辙的这类人。村里男人外出闯世界,女人多了,一些花边故事也就多了。谁和谁好上了,谁谁又爬谁家的墙头了,一群女人的麻将桌上,总有说不完的桃色新闻。尤其是村里的小芹,丈夫带个黄花闺女私奔了,她一天到晚闷闷不乐,苦大仇深的脸上见不到一丝笑容。后来听说,她和一名长她一辈的男人好上了。按理说这类女人最苦,拖着两个孩子,还要侍弄几亩地,但村里也有许多好心人,关键时刻伸出了援手。庄稼人讲究忠厚老实,除了那些无赖之流会趁火打劫,干一些伤风败俗的丑事,而更多人还是把良心摆在心口上。

和麦收联系到一起的当然是农历五月,五月除了抢收抢种,旧称榴月。可见榴花在当地人心中的位置。诗人曾用:“风翻火焰欲烧人。”来形容榴花。后来又衍生了石榴裙,更形象直观地描述出女人的柔美。

五月还是一个粽叶飘香的季节,记得端午节正逢收麦,再忙,一些家庭主妇也会精心准备一些艾草,煮几个鸡鸡,包一些粽子,这个节日虽然是为了纪念屈原,然而也是对女人一次细腻地考验。

恋家的男人

二楞子读小学时,光一年级上了五年,后来还是在一年级里辍学了。不是个读书的料,干农活可是一把好手,我曾观察过他那双手,粗糙得跟老树皮似的,骨节粗大,十指变形,两只手没有一个完整的指甲。虽然不到五十岁,两鬓已现丝丝白发。农忙时,二楞子从城里回来帮老婆收种,农闲时跑城里打零工,这类人很多,我把他们称作候鸟。

当地人流传着:“四月芒种不动扇,五月芒种割一半。”之说。麦收前几天,二楞子收工后天天和老婆视频,生怕回来早了或者晚了,俩口子把日子掰着指头算。早了,二楞子一天丢掉了二百多元,晚了恐怕天气有变化,赶不上农时。他老婆过日子也是个滴水不漏的人,平日里一块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二楞子一旦回来,十多亩小麦早早颗粒归仓,麦茬地里的幼苗齐刷刷的。邻居们都说:“这两口子,过日子绝对是一把好手。”

麦口总要喧闹几天,这种状态庄稼人失去了往日的恐惧和紧张,牲畜不见了,打麦场消失了,碌碡早已去了农家乐,麦子收到家,种子种进泥土里,庄稼人懂得,他们又送走了一茬。

作者简介

谭丰华,江苏省邳州市人,退休教师。退休前任公办、民办中小学校长。喜欢文学,擅长诗词、散文、小说等。曾经在《山西晚报》,《甘肃民主协商报》,《彭城晚报》,《名人书画报》,《速读》、《中国乡土文学》,《东路文学》,《关东美文》等杂志发表文章。现为邳州市文化研究会会员,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协会会员,《青年文学》杂志社理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sengstone.com/acbz/acbz/1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