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艾草食品
艾草栽培
艾草包装
艾草功效
艾草含义
艾草种类
艾草价格
艾草挑选

走过半生,方才读懂了端午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851924.html

画家齐白石,晚年曾作有一幅《端午美味图》,画中用寥寥数笔描绘端午节的应景之物,雄黄酒、咸鸭蛋、樱桃、荔枝、粽子,看似简单,却质朴形象,端午节的气氛跃然纸上。

苏轼曾作《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红楼梦里有一段,晴雯摔坏扇子,宝玉生闷气,黛玉则问道,“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以端午入画,以端午作诗词,以端午记文章……

作为传统节日的端午节,从古至今,便在文人墨客笔下展现各种风情,也赋予了中国人经久不朽的记忆。

又是一年端午至,且吃粽子且观情。

01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渔家傲》中写道: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在欧阳修的笔下,端午是灵动的,仿佛能看到柳叶拂动,花枝招摇,金色的盘子与粽子上的五彩丝线交织出光芒,扇子上的双凤盘旋欲飞,月色朦胧时,还有黄鹂歌唱。

端午是美好的。

糯香的粽子让人满足,临近夏至,天气转热,一把手绘的扇子既养眼又清凉。

到了晚上,兰汤散发着药草香气,洗去满身浊气的同时再饮上一杯辟邪酒,惬意得一不留神就睡着了。

这样的端午自带一种旖旎的风情,令人遐想,仿佛不是为了过节,只是享受一段时光。

或有人说,现如今哪有功夫这般折腾。其实,挑几样试做一下,也不失给节日添点氛围感。

不想仿古,也可以找些新潮新颖的方式,或者自己想做的事。

归根结底,过节的人才是决定节如何过的关键。

不管条件如何,都认真对待,不凑合不轻忽,把自己沉浸其中,细细感受,节日的愉悦并不难找。

粽叶飘香时,一观端午节的好心情。

02

有道是“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甜粽子、咸粽子,佐酒的鸭蛋,艾草、雄黄酒……端午的应节之物也各不相同。

作家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中有一段描写: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据说“鸭蛋络子”是由“百索”演变而来,有的地方在端午节时把鸭蛋说成“聪明蛋”,合在一起就是希望孩子聪明健康的意思。

也有人怀疑,最初装鸭蛋的主意,其实是怕孩子们玩饿了,反正要系百索,干脆打成络子状,备颗鸭蛋当零食,美观又实用。

于是,脑海中立马浮现一幅画面:田间陌上,一群玩耍嬉笑的孩童,随着奔跑胸前起伏着淡青色光影,还有几个孩子正坐在路边,嘴角泛着鸭蛋的油光。

汪先生的端午,裹着鸭蛋的香味,带着童趣的质朴,字里行间说的是家乡风俗,心中念的却是故土风情。

他乡的游子,在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里,很少泛起乡愁,有了节日的渲染,思绪就开始翻飞。

作为一个北方人,在南方上大学时第一次吃带肉的咸粽子,几乎无法下咽。时至今日,已在南方生活二十年的我,竟然爱上了这一口。可越是如此,越忍不住感慨故乡与他乡。

故乡在记忆里,他乡在生活中。

故乡的好,是因为承载了太多的故事,是一个人无法割舍的过去。他乡的好,是因为怀抱了太多的梦想,是每个人寄予重望的未来。

故乡和他乡犹如小船的两头,同样的重要,微妙的平衡。

或许正如那句“吾心安处是吾乡”,记忆不会消散,生活值得期待。

齿间粽米香,再观端午节的思乡情。

03

有网友说:“现在的粽子没以前好吃了,还是小时候自家包的料足味儿好。”

是食物的味道变了吗?

倪萍在《姥姥语录》中写道:

“每年过端午节我们都劝姥姥别费劲包粽子了……市场上也什么样的都有。姥姥依然买了粽叶子一片一片地洗,一锅一锅地蒸。每回蒸粽子的时候我都有说不出的辛酸,总是想起小时候端午节姥姥家的那口大锅,满锅的粽子、满锅的鸡蛋……粽香飘了一天了,姥姥也不掀锅……这一天把我急得呀,围着锅台转了二十圈也吃不上一口粽子,但是心里那快乐,不比吃上粽子少。”

生活的便利,给了人们多元化的选择。粽子不用自己包,香囊不用自己缝,艾草可以直接买,就连节日想整桌好菜都可以点外卖。

然而,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应节物品,而是与家人准备物品时的共同经历。

家人们一边说笑一边包着粽子,玩闹的孩子也想帮忙,却不是扎不紧绳子,就是裹不紧粽子,被长辈们嫌弃地赶走。

粽子上锅后,一时就要去锅边绕两圈,闻着味儿流口水的期盼,左等右等不见好的焦急,闹得人心里如猫抓般痒痒的。

好不容易吃到嘴后,响在耳边的叮嘱声,“慢点,小心烫”“少吃点,积食”……

那些让人心暖暖的情景,才是端午节揉进了粽子里的香甜味道。

儿时馋的是粽子,大了想的是亲人。

看到一句话,“我们的长大,总是伴随着一个个亲人的逝去,我们要学会说再见,带着亲人那份,继续向前奔跑。”

生活不能停滞不前,但奔跑得太快,前行得太久,也需要适时的休息。

带着纪念缅怀寓意的端午节,太适合给生活按下一个暂停键,停下来,回头看看,重新唤醒刻在身体记忆里的味道,属于家和爱的味道。

粽子下肚,心满意足,又观端午节的思亲情。

04

作家胡兰成写过一篇《端午与白蛇娘娘》的文章,从端午节出嫁归宁的表姐带了什么节礼写到白蛇传的故事,大约是赞叹白素贞冲破世俗、爱得轰轰烈烈之意。

鲁迅笔下的《端午节》则描摹了一个假意高尚,实则世俗的旧知识分子形象。

女作家萧红出生在端午节,因五月初五相传有恶日之说,便自小不被家人喜爱。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端午节,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无数典故,又被人用文字、画笔一一展述,而时代变迁,人们也给它不断地赋予新的意义。

唯一不变的是祈求健康平安的心意。

正如冯骥才所说:“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传统,往往就是依靠代代相传的一年一度的节日继承下来。”

我们继承的是传统节日,传承的却是精神文化。

愿年年端午节,你我都能和同样的亲朋共度,愿岁岁端午节,你我都能收获不同的幸福。

作者简介:萌木,多平台原创作者,爱文字的温暖力量,也爱与大家分享梦想与光亮。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sengstone.com/aczp/aczp/17258.html